近年来,网络诈骗案件频发,诈骗手段层出不穷,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。那么,我国对于诈骗罪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?诈骗罪又该如何判罚呢?以下将从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出发,为大家全解析诈骗罪判几年及判罚标准。
一、什么是诈骗罪?
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用虚构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,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的相关规定,诈骗罪主要包括以下情形:
1.虚构事实,骗取他人财物的;
2.隐瞒真相,骗取他人财物的;
3.其他违背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,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。
二、我国诈骗罪法律规定及判罚标准
1.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,诈骗公私财物,数额较大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;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;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,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。
2.法律规定,数额特别巨大,是指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十万元以上的;数额巨大,是指诈骗公私财物价值十万元以上不满三十万元的;数额较大,是指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。
3.对于多次进行诈骗,数额未达到上述规定的,可以比照规定从重处罚。
4.在诈骗过程中,具有以下严重情节的,也可以从重处罚:使用暴力、胁迫等手段骗取财物的;采取毁坏、隐匿等手段骗取财物的;致使被害人精神受到严重影响的;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。
总之,诈骗罪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,我国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。对于涉嫌诈骗罪的嫌疑人,司法机关将依法予以惩处。希望广大人民群众提高警惕,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和自己的合法权益。